每日热拍 | Hot shot

关注我们 | Pay attention to us

三枝叶微信
爻牌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文化

茶,茶文化,为何不向大众不向年轻人招安?

文章来源:广州市三枝叶贸易有限公司-爻牌普洱,恒久出色 发布时间:08月19日

现今的茶业呈现着两个十分奇怪的悖论,极少数茶的烈火烹油和绝大多数茶的低迷委顿,茶文化的高歌猛进和茶叶销售的蹒跚不前。

在茶叶消费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好倾向,高级化和炫耀性消费,每年大家都在瞩目顶级茶叶,然而顶级茶叶总是有限的。以龙井茶为例,每年新茶上市的时候,大家都在炒作那几棵顶级的龙井茶树,把价格炒成了天价。再说普洱茶,大家炒老茶、炒山头还则罢了,甚至有人直接包茶树,纯料都不高级了,非要单棵才行。是不是喝了那几棵御茶龙井就能成佛?是不是喝了百年老普洱茶就能登仙?这样的炒作从全局和长期来看,是一种巨大的坑害,消费者普遍存在着比较心理,如果茶叶不是那几棵高级茶树的产品,不是那几个名气很大的山头的产品,就感觉是劣质产品,从心里觉得喝一般的龙井、普通的普洱低人一等,会存在抵触心理。这么一来,除了那些顶级茶叶能带来表面的繁华之外,整个茶叶市场实际上并无起色。

在艺术学中有这么一个词,叫“艺术界”,在艺术世界中,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是因为掌握着艺术史知识,具有艺术理论氛围,代表某种制度的“艺术界”对它的承认。放在茶界,这个道理也是适用的,垄断着话语权的是那些掌握着文化资本或者货币资本的少数人,他们对这个行业的阐述和建构(文化投入)或者资金投入,直接影响着行业的风向。 茶业是一个文化附加值特别高的行业,只要有心,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思想形态、哲学流派都能与茶扯上干系,喝茶的圈子完全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家不懂点佛啊禅啊道啊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爱喝茶。爱茶好茶之人,为了拔高茶的地位为其添加各种文化价值,对其进行“赋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些文化高高在上、玄而又玄,离地上的众生越来越远。

价格的虚高和文化的虚华,二者是共生的,文化是价格的底气,价格是文化的体现。无论其中的哪一种,都把茶叶消费界定在了一个小众的圈子里,众所周知,财富属于少数人,品位属于少数人,不属于大众,也不属于年轻人。

当茶以动辄文化作为标榜的时候,我不禁想问,什么是文化?是谁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是说文化包含着物质和精神这样两个层面,那么为什么这样两个应该结合的层面在茶中表现为二元反动并且以文化摒弃物质为最终归宿?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那么每一个人每一群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应该是多元的。古琴、书法、诗词、国画是文化,茶农的劳作与收成就不是文化了吗?年轻人用咖啡泡茶的奇妙跨界就不是文化了吗?

不是大众,不是年轻人抛弃了茶文化,而是茶文化抛弃了大众,抛弃了年轻人。这么多年以来,大家一直茶文化往精英和高雅的方向带,却忘记了如果大众不喝茶,不断扩大的生产和库存要怎么消耗,如果年轻人不喝茶,茶业的未来在哪里?器之不存,道将焉附?那些有钱有闲有文化的年长者,是茶叶尤其是高端茶叶消费的主力,是茶业的舒适圈,只要能够精准地找到并满足挑剔的他们,就能够赚钱,但过分依赖他们却是一场噩梦,因为他们是所有茶企试图攻克的“高地”,是厮杀严重的“红海”。大众和年轻人是茶业的“蓝海”,谁得到了大众,谁就得到了市场,谁得到了年轻人,谁就得到了未来,就从销售的角度讲,茶、茶文化也该向大众、向年轻人招安。

没人不承认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这种博大精深不该是少数人把玩的摆件,而应当周流而不殆,遍予而无私,真正具有人世的亲近与美好,既给普罗大众带去关乎现实生存的健康关爱,也给新新人类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一次,我与一个师哥在谈到茶的时候,他下了一个非常危言耸听的论断“茶文化总有一天会消亡,早晚而已”,我当下十分气愤,但还是很克制地回他“如果有一天茶文化会消亡,我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每个人都喝茶,茶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就像米一样,每个人都吃米,但是没有人提米文化,因为它融入人们的骨血,已经不能分离出来。”

茶,该是甘霖雨露,普度众生,润泽大众,而不是只成为少数人圈占的死水

茶,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也是“茶米油盐酱醋茶”的茶

茶,上得书房,下得厨房

茶,可繁可简,可雅可俗




热选专区

爻牌茶王(2015)普洱生茶
¥20000
爻牌·福山观岚2004
¥1500
爻牌· 沉香(普洱熟茶)2014
¥450
爻牌·清华圆茶2014
¥460
爻牌·象山7572 2014
¥350